寒武紀目標價飆至2104元!高盛兩周上調(diào)兩次
2025 年 9 月 1 日,國際投行高盛針對 AI 芯片企業(yè)寒武紀發(fā)布最新研報,將其 12 個月目標價上調(diào) 14.7% 至 2104 元人民幣。這是短短一周內(nèi),高盛第二次上調(diào)寒武紀的目標價 —— 此前的 8 月 25 日,該投行剛將寒武紀目標價從前期水平上調(diào) 50% 至 1835 元。
高盛在 9 月 1 日的研報中明確,維持對寒武紀的 “買入” 評級,此次上調(diào)目標價,核心基于四大支撐因素,每一個都指向 “中國本土 AI 芯片行業(yè)的爆發(fā)期” 與 “寒武紀的競爭優(yōu)勢”。
首先是中國云廠商的 AI 基建投入 “超預期” 。研報援引阿里、騰訊等頭部云服務商的最新財報數(shù)據(jù)顯示,2025 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資本支出達到 390 億元人民幣,環(huán)比增長 57%、同比直接翻倍;騰訊同期資本支出也實現(xiàn) 119% 的同比增長,兩者均超出市場此前預期。高盛分析師 Verena Jeng 和 Allen Chang 在報告中指出,這些資本支出的核心流向之一,就是 AI 服務器、AI 芯片等基礎設施 —— 而寒武紀作為本土 AI 芯片領域的代表性企業(yè),自然會直接受益于這波需求。
其次是政策層面的 “強支持” 。高盛提到,國務院近期發(fā)布的新一代智能終端發(fā)展指導方針中,明確了兩個關鍵目標:到 2027 年,六大關鍵領域(包括智能制造、智慧醫(yī)療等)的智能終端與 AI 代理滲透率需達到 70% 以上;到 2030 年,這一滲透率要進一步提升至 90% 以上。“政策明確后,行業(yè)投資會更有方向性,AI 基礎設施的需求會持續(xù)釋放,這為寒武紀的長期增長提供了保障。” 研報中這樣表述。
寒武紀自身出貨量與運營效率的 “雙提升” 。在出貨量上,高盛將寒武紀 2025 年的 AI 芯片出貨量預期從一周前的 14.3 萬片,微調(diào)至 14.5 萬片;更長期來看,預計 2028 年出貨量將突破 100 萬片,2030 年則超過 200 萬片 —— 這意味著 2025 年至 2030 年,寒武紀芯片出貨量的復合年增長率有望維持在 70% 以上。
2025 年中報顯示,寒武紀上半年公司營業(yè)收入 28.81 億元,同比增幅高達 4347.82%,凈利潤 10.38 億元,一舉實現(xiàn) “扭虧為盈”。據(jù)悉,截至 2025 年 6 月底,該公司過去 12 個月的 “人均創(chuàng)收” 從 2024 年底的 200 萬元,飆升至 500 萬元,運營支出比率隨之下降。
高盛將寒武紀 2025 年至 2030 年的凈利潤預測全面上調(diào),其中 2025 年上調(diào)幅度最高,達 34%,2026 年至 2030 年的上調(diào)幅度則在 11% 至 21% 之間。
高盛的樂觀預期,與寒武紀近期在 “A 股股王” 寶座上的 “反復橫跳” 形成了鮮明對比。
這場 “爭奪戰(zhàn)” 始于 8 月 27 日:隨著寒武紀股價持續(xù)上漲,當天其股價一度超過貴州茅臺,短暫坐上 “股王” 位置,但這一優(yōu)勢僅維持了 20 分鐘,就因股價回落而 “讓位”。
8 月 28 日,雙方競爭更激烈,早盤階段股價多次交替領先,直至早盤收盤前,寒武紀才穩(wěn)住優(yōu)勢,并將領先態(tài)勢保持到當日收盤;8 月 29 日的局勢更為膠著,盤中寒武紀多次失去 “榜首”,最終在收盤時以每股高出貴州茅臺 12.49 元的微弱優(yōu)勢,勉強保住 “股王” 稱號。
但到了 9 月 1 日,局勢再度反轉(zhuǎn)。當天早盤,寒武紀以 1460 元 / 股的價格開盤,而貴州茅臺的開盤價為 1482.20 元 / 股,寒武紀從一開始就處于落后;盤中,寒武紀股價還出現(xiàn)小幅下跌,截至早盤收盤,其每股股價比貴州茅臺低 19.41 元,“股王” 寶座再次回到茅臺手中。
貴州茅臺是不少機構眼中的 “壓艙石”;而寒武紀代表 “高成長科技”,業(yè)績波動大,但受益于 AI 行業(yè)風口,增長預期強烈。“兩者的爭奪,本質(zhì)是市場對‘穩(wěn)健’與‘成長’的偏好搖擺?!?nbsp;有不愿具名的市場分析師這樣評價。
對于寒武紀而言,高盛給出的 2104 元目標價,意味著當前股價(9 月 1 日早盤約 1460 元)還有約 41% 的上漲空間,但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仍需跨越多重挑戰(zhàn)。
*博客內(nèi)容為網(wǎng)友個人發(fā)布,僅代表博主個人觀點,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工作人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