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PLD的全幀型CCD圖像傳感器驅動系統(tǒng)設計
首先由CLK時鐘產生模6計數器sell、模4764計數器sel2和模6計數器sel3。由于sell和sel2相互作用,當滿足ENA=1且sel2≥683(由圖3可得出)時,則相應可產生C1,C2,c3信號值,否則全部賦為0。而A1,A2,A3,A4則是在SEL2和SEL3的共同作用下,將主時鐘信號進行分頻后作為時鐘,在滿足圖6中所羅列的條件后,根據SEL2值的變化即可給出A1~A4的值。
采用這種模塊化的設計,其光積分時間、行轉移頻率和像轉移頻率、行轉移數和每行像素轉移數均可調整,程序的移植性較好,可適用于不同的需要,而且也方便調試。
3 實驗結果分析
對程序進行系統(tǒng)仿真后的時序圖如圖7所示??煽闯鲈摃r序符合CCD芯片的datasheet要求。將編譯好的程序下載到CPLD中,通過示波器可以得到所需的驅動信號,如圖8所示。
在實驗中發(fā)現,雖然軟件仿真中各個驅動信號能夠嚴格符合CcD4052M要求的時序關系,但是實際輸出到CCD信號的驅動信號卻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延時。這主要是由兩方面的原因引起的。首先,由于在設計初期采用的是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下行為級的仿真功能,仿真過程不包括延時信息,只為驗證代碼行為的正確性,可以做到與器件無關,所以CPLD的輸出會與仿真結果有所差異;其次,CCD驅動信號由CPLD產生后,需要經過后續(xù)的模擬驅動電路,由于電子器件本身的特性和差異,造成了抵達CCD管腳的驅動信號具有不同的延時。其中,第一種誤差可以通過進行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下的時序級仿真解決。這種仿真為設計的每一個底層器件加入了延時信息,可以模擬到比較接近實際電路的行為。第二種誤差因電子器件本身造成的,存在個體性差異,無法進行精確的計算。解決方法是在電路設計中加入延時芯片,通過實際測量,設定不同延時芯片的延時,校正各個驅動信號間的誤差。
4 結 語
該CCD驅動系統(tǒng)采用CPLD芯片進行設計,具有性能好,功耗低,體積小的特點。該驅動電路的研制結果表明,采用CPLD專用集成芯片進行系統(tǒng)設計有它自身的優(yōu)點,可以簡化設計,并且調試簡單,可擴展性也比較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