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研公司Canalys發(fā)布最新報告預測,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全球PC(含平板電腦)出貨量將下降7%。Canalys還預計,全球個人電腦市場將在2021年保持平穩(wěn),并在2022年恢復2%的增長。從下圖中可以看到,今年第一季度期間PC出貨量下降了9%左右。Canalys預測,進入第二和第三季度會有小幅提升,但預計出貨量仍將同比下降。至于原因,當然是因為疫情造成的不可避免經濟衰退,這會讓消費者或企業(yè)慎重考慮是否升級更換手中的產品。雖然目前疫情已經得到了有效的緩解,但Canalys依然不看好2020年后三個
關鍵字:
2020 PC 出貨量
近日,據外媒the verge報道,ARM于26日正式公布了其最新產品Cortex-A78 CPU和Mali-G78 GPU,并表示將用于2021年及以后的下一代旗艦智能手機。
關鍵字:
ARM CPU GPU NPU
時間來到五月末,照例又到了 ARM 公布新一代移動芯片設計的時候。今年他們總共帶來了兩款新的 CPU、一款 GPU 和一款 NPU,其中 CPU 的部分進步可謂相當明顯。首先是?Cortex-A77?的后繼方案?A78,在保持相同功耗的前提下,3GHz A78 配合 5nm 制程能實現的性能要比 2.6GHz A77 配合 7nm 制程的方案高出 20%。若是在同樣性能的條件下做對比,前者的功耗則要比后者低出 50% 之多,同頻率下 A78 的性能升幅為 7%。若是將采用 D
關鍵字:
ARM CPU GPU NPU
智能化轉型的不斷深化,城市商圈、公共圖書館、高等教育和辦公場景對于電腦的依賴不言而喻。管理者們也開始意識到:常規(guī)臺式電腦在外觀上過于笨重,且不適合長時間運行,容易遭到惡意人為破壞,給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帶來困擾;家用一體機很難在性能與價格上做到兼顧,復雜的商業(yè)場景也會導致設備壽命的損耗。市場對具有商業(yè)實用價值的特性化終端存在廣泛的需求……杰和科技憑借21年豐富的產品設計經驗,敏銳的捕捉到了市場的實際需求。杰和科技針對商業(yè)類應用場景,自主研發(fā)了杰和D67書本尺寸高性能商用計算機。杰和科技D67高性能終端使用在高
關鍵字:
PC 控制器
近日,業(yè)界領先的RISC-V 處理器、平臺及解決方案提供商:上海賽昉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發(fā)布最新CPU內核商業(yè)計劃,并同時推出S2自主內核架構及CPU在線生成平臺。該CPU內核商業(yè)計劃稱之為“滿天芯”計劃——在國內注冊成立的企業(yè),不僅可以免費獲得賽昉科技自主產權的商用RISC-V處理器IP,同時還將獲得賽昉科技CPU在線生成平臺的使用權限,可實現處理器在線定制的體驗。該計劃對于商業(yè)產品開發(fā)、科研及出于教學目的的企業(yè)、科研院所或教育機構等均可適用。此次“滿天芯”計劃所開放的免費商業(yè)內核是由賽昉科技研發(fā)團隊開發(fā)的
關鍵字:
處理器 CPU
此前國產CPU在服務器領域獲得中國電信的訂單,隨后在消費級市場也開始有突破。在5月8日,英眾科技聯手上海兆芯推出了基于16nm國產x86處理器的臺式機、一體機、MINI-PC、筆記本、加固型筆記本及工控機等新品。目前兆芯是AMD/Intel之外,具有x86授權的唯一公司,他們去年推出了新一代KX-6000系列處理器,基于16nm工藝,其是國內首款主頻達到3.0GHz的國產通用處理器,且支持雙通道DDR4-3200內存。據了解,新一代兆芯國產通用處理器是采用SoC系統(tǒng)芯片設計,集成度很高,同時性能得到進一步
關鍵字:
兆芯x86 CPU
根據知名研究公司Canalys的最新報告,與2019年同期相比,2020年第一季度PC出貨量下降了8%。這是自2016年以來的最大跌幅,盡管需求激增。Canalys稱,在COVID-19大流行期間,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人和學生開始在家工作,PC制造商在第一季度看到需求“飆升”。但是,供應鏈上的限制又導致出貨量下降。Canalys研究總監(jiān)Rushabh Doshi表示:“全球COVID-19爆發(fā)其實在推動PC行業(yè)的發(fā)展,但是,由于到10nm節(jié)點的過渡不足,PC制造商在2020年初就面臨英特爾處理器供應緊俏的限制
關鍵字:
Canalys PC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昨晚發(fā)布了2019年報,營收31.16億美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347億美元,同比增長75%。中芯國際還提到14nm工藝在去年底量產,并貢獻了1%的營收。先進工藝正是中芯國際今年發(fā)展的重點,目前公司已經開發(fā)了14/12nm多種特色工藝平臺。量產的14nm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國內95%的芯片生產,根據之前的消息,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年底將達到15K晶圓/月,之后就不會大幅增長了,重點會轉向下一代工藝——N+1及N+2代FinFET工藝。之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首次公開
關鍵字:
中芯國際 7nm CPU
國內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昨晚發(fā)布了2019年報,營收31.16億美元,公司擁有人應占利潤為2.347億美元,同比增長75%。中芯國際還提到14nm工藝在去年底量產,并貢獻了1%的營收。先進工藝正是中芯國際今年發(fā)展的重點,目前公司已經開發(fā)了14/12nm多種特色工藝平臺。量產的14nm工藝已經可以滿足國內95%的芯片生產,根據之前的消息,中芯國際的14nm產能年底將達到15K晶圓/月,之后就不會大幅增長了,重點會轉向下一代工藝——N+1及N+2代FinFET工藝。之前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博士首次公開
關鍵字:
中芯國際 7nm CPU
隨著榮耀30S在網絡上的曝光,該款新機將會首發(fā)麒麟820處理器的傳聞也是塵囂甚上。而根據熟悉內情的網友最新披露的消息稱,麒麟820處理器確將由榮耀首發(fā)登場,采用的是6納米制程工藝,并集成有巴龍2000 5G基帶芯片,至于CPU則升級為A77構架,同時華為在今年可能會三款全新芯片陸續(xù)登場,共同特色是CPU構架會全面升級,將分別用于中端,高端和旗艦機型。傳集成5nm基帶芯片作為麒麟810處理器的升級換代產品,定位中端的麒麟820再次在制程工藝上領先對手已不是什么新鮮話題,此前便有爆料稱,麒麟820處理器將會采
關鍵字:
華為 5G CPU
據網友投稿,推特用戶@blueisviolet爆料微軟下一代主機Xbox Series X將采用游戲主機上最復雜的CPU,擁有多個CPU集群,單個集群內有多個CPU核心,以及同時使用ARM和x86處理器架構,此外SoC工藝可能為7nm。結合Wccftech的報道,略有遺憾的是目前無法證實這些信息,由于隱私設置也無法在LinkedIn搜索到相關的AMD工作人員信息,所以目前只能當做傳言看待。不過根據此前多方報道的信息,可以確定次時代主機會采用更強的硬件以及新技術,性能相較于本世代主機會有巨大的提升。此前曾多
關鍵字:
微軟 Xbox Series X CPU
今年1月始料未及的新冠疫情,對我國今年的半導體業(yè)有何影響?近日,電子產品世界等媒體線上采訪了Gartner研究副總裁盛陵海先生。Gartner研究副總裁 盛陵海這次疫情因此對于具體企業(yè)的影響,主要還是看產品。①從去年開始,因為國產替代的原因,很多本土企業(yè)有很好的發(fā)展機會,營收增長比較快。②在疫情中,對PC、服務器、內存等的需求會增加,對于本土新上的內存廠商是利好的。③對模擬器件廠商、汽車電子的廠商,今年也是一個契機。④而對于業(yè)務面向全球的外銷型的芯片廠商,可能會有一定的挑戰(zhàn)。實際上,這次疫情對全球半導體整
關鍵字:
疫情 半導體 PC 5G
AMD的銳龍?zhí)幚砥髟谌ツ甑?nm Zen2架構上終于實現了趕超,在工藝及性能上都有優(yōu)勢,這是過去幾十年來都很少見的。不過對Intel來說,官方對友商的競爭似乎輕描淡寫,認為CPU份額下降是他們產能不足引起的。Intel CFO首席財務官George Davis日前參加了摩根斯坦利的TMT大會,談到了很多問題。在他看來,Intel的CPU份額下滑主要原因跟他們自己有關,是由于產能不足導致的,尤其是在核心較少的低端市場上,因為Intel應對產能不足的一個策略就是優(yōu)先保證高端酷睿/至強產品,奔騰、賽揚等低端CP
關鍵字:
Intel CPU 7nm
x86 CPU處理器市場風起云涌,尤其是Intel、AMD這幾年打得熱火朝天,那么雙方如今各自占據著多少市場呢?這一年來有何變化?現在,我們拿到了著名市調機構Mercury Research的最新統(tǒng)計數據,一起來看。在2019年第四季度的整個x86處理器市場上,Intel占據著84.4%的份額,AMD則是15.5%,二者之間差了仍然5.4倍。當然,相比2018年第四季度,AMD和Intel之間的差距已經大大縮小,那時候雙方的體量差是足足7倍,一年之間AMD提高了3.2個百分點,進步明顯,但還不足以撼動大局
關鍵字:
x86、CPU、Intel、AMD
pc cpu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pc cpu!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pc cpu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pc cpu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