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 文章 最新資訊
解析4G運營模式本質與核心
- “中國移動在巴塞羅那召開的移動世界大會表示,將攜手英國沃達豐、美國Verizon Wireless加入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技術的測試。中國移動明確支持LTE技術的測試,將大力推動LTE技術的發(fā)展。LTE也被通俗地稱為3.9G,具有 100Mbps的數(shù)據下載能力,被視為從3G向4G演進的主流技術。此前,英國沃達豐、日本NTT DoCoMo、美國AT&T和Verizon等世界最主要電信運營商已經決定采用LTE技術?!边@是新浪網今年2月14
- 關鍵字: 4G
移動世界暗流涌動 通信巨頭爭奪4G不遺余力
- 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一年一度的移動世界大會本應是各企業(yè)展示自身實力的一個平臺,但誰也沒料到,這屆峰會竟成為各大巨頭爭奪4G標準的戰(zhàn)場,WiMAX、LTE等不同標準的支持者們正在競相爭取支持。 2月14日,中國移動在巴塞羅那移動世界大會表示,將攜手英國沃達豐、美國Verizon Wireless加入LTE長期演進技術的測試。 LTE技術是由愛立信、北電網絡和諾基亞西門子、華為等世界主要電信設備生產商開發(fā)的技術,是近兩年來最大的新技術研發(fā)項目,被通俗地稱為3.9G,具有100Mbps(Mbp
- 關鍵字: 4G
評論:4G火熱 3G迫在眉睫
- 從近期業(yè)界關注的LTE話題,以及2008年全球移動大會再次掀起的LTE熱潮中都不難看出,國際上對4G技術的研究和管制已經成為全球范圍的焦點,越來越多的人才和資金正在流入到該領域,4G技術的框架也越來越清晰。今年開始,ITU將開始向全世界征求4G候選技術,離國際上預期的2010年實現(xiàn)4G商用的時間僅僅只有兩年了。 受限于多種因素,加之國內電信業(yè)重組因素的實質影響,運營商屢次表示的“中國3G于奧運會期間得到應用”的承諾也眼看只剩下5個月的時間。面對著國際上3G、3.5G市場的
- 關鍵字: 4G
面向4G的3G反思
- 鑒往知來的反思則必須開始。國家對于3G乃至未來4G的標準,應遵循商業(yè)原則,堅持標準的開放性,讓市場擁有選擇標準的權力。 日前,“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作為一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方案,獲國務院常務會議原則通過。
- 關鍵字: 4G
4G發(fā)展科研技術方案將公布
- 不足一月,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一次會議即將召開,其間關乎4G發(fā)展的科研技術方案將正式公布。而本月,國際電聯(lián)將向各國發(fā)出提交4G標準的通函。中國電信業(yè)時間緊迫。 2月18日出版的《財經》雜志封面文章“3G之上”報道稱,如果沒有意外,在今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結束之后,一個大膽的科研計劃即將正式啟動。它的投入規(guī)模之大、參與力量之多、產業(yè)影響之深,將令人嘆為觀止。新科研計劃為期長達15年,清晰勾勒了中國移動通信技術從第三代(3G)到第四代(4G)的演進道路,其結局勢必影響中國甚至全
- 關鍵字: 4G
數(shù)位專家看淡3G力撐4G:電信業(yè)深陷“3G泥潭”
- ,近日,電信領域兩件大事引人關注,一是發(fā)改委立項的《中國電信市場結構與有效監(jiān)管研究》課題論證會暨專家研討會召開;另一是去年底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重大專項實施方案”。很多人將兩會議視為3G牌照發(fā)放或即將發(fā)放的信號。由此,又一輪的“3G大熱”讓投資市場隨之波動。但一些專家就此警告稱:“現(xiàn)階段發(fā)放3G牌照,將把整個行業(yè)拖入泥潭?!? 信產部電信研究院一位資深專家稱,“有些利益集
- 關鍵字: 3G,4G
LTE更受青睞 UMB前景不容樂觀?
- 超移動寬帶(UMB)是高通支持的第四代無線技術。據市場調研公司ABIResearch日前發(fā)表的一份報告,該技術在實現(xiàn)商業(yè)化之后,可能不會得到廣泛采納。 ABIResearch的分析師NadineManjaro在報告中表示,預計UMB將在2009年中期實現(xiàn)商業(yè)化,但還沒有一家運營商宣布計劃試驗或者布署這項技術。 Manjaro表示:“雖然高通曾為移動通信做出過許多重大貢獻,但在這件事情上,我們必須現(xiàn)實一點。廠商應該表態(tài),說明自己不會在開發(fā)這項技術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因為市場對該技術實際上沒有
- 關鍵字: 超移動寬帶 UMB 4G 通信基礎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安備11010802012473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