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文章 最新資訊
可溶解電池、可回收 PCB——這是怎么回事?
- 在如此多的領域——量子計算、光電子學、太赫茲波,僅舉幾例——正在進行許多先進和創(chuàng)新的研究,以至于很容易忽視一些較小、不那么迷人但仍然有趣的領域,這些領域正在進行研究。即使這些沒有帶來適銷對路或商業(yè)上的成功,它們仍然顯示了正在進行的大大小小的努力的范圍。此外,您永遠不知道哪些會意外地發(fā)展到下一個可行性水平,或者可能解決特定的利基問題。我們將研究其中兩個發(fā)展,雖然它們無關,但它們都是現(xiàn)代電子產品的核心:電池和印刷電路板 (PCB)。使用益生菌的可溶解電池賓厄姆頓大學(紐約)的研究人員開發(fā)了一種由市售益生菌提供
- 關鍵字: 可溶解電池 可回收 PCB
Vishay最新工業(yè)級3/8英寸方形單匝金屬陶瓷微調器,優(yōu)化PCB上的布局
- 日前,威世科技Vishay Intertechnology, Inc.宣布,推出一款新的工業(yè)級3/8英寸方形單匝金屬陶瓷微調器---M61。Vishay Sfernice M61配有擴展軸、交叉插槽轉子或旋鈕選項,便于手指設置,并提供多種引腳配置,適合頂部和側面調節(jié),以優(yōu)化PCB上的布局。日前發(fā)布的器件具有10 W至2 MW的寬電阻范圍,支持-55 °C至+125 °C的溫度,溫度系數(shù)低至± 100 ppm/°C。M61采用全密封設計,可承受標準電路板清洗處理,在+85 °C條件下的額定功率為0.5 W,
- 關鍵字: Vishay 金屬陶瓷微調器 PCB 微調器
為什么原理圖總畫不好?這些技巧要知道
- 不光是代碼有可讀性的說法,原理圖也有。很多時候原理圖不僅僅是給自己看的,也會給其它人看,如果可讀性差,會帶來一系列溝通問題。所以,要養(yǎng)成良好習慣,做個規(guī)范的原理圖。此外,一個優(yōu)秀的原理圖,還會考慮可測試性、可維修性、BOM表歸一化等。1分模塊如上圖所示,用線把整張原理圖劃分好區(qū)域,和各個區(qū)域寫上功能說明,如:電源、STM32等。這樣讓人更清晰、更快速地理解整個原理圖,調試、維修的時候也很容易根據(jù)問題來查找電路。2標注關鍵參數(shù)如上圖,標注了最大輸出電流,這樣可以方便別人修改電路的時候,知道電源能不能帶得起負
- 關鍵字: PCB 電路設計
簡化PCB到線束設計與EDA工具的集成
- 汽車線束將多根電線和電纜整合到一個井然有序的系統(tǒng)中,在電子控制單元 (ECU) 之間傳輸電力和信號。這些線束將 PCB 安裝電子設備連接到更廣泛的電氣系統(tǒng),支持高級駕駛輔助系統(tǒng) (ADAS)、動力總成控制、安全氣囊、信息娛樂、遠程信息處理和車身電子設備。本文研究了 PCB 到線束的設計流程,并重點介紹了關鍵的集成挑戰(zhàn),包括工具碎片化、互作性受限、數(shù)據(jù)不一致和缺乏重用。它還討論了 EDA 和軟件工具如何統(tǒng)一設計環(huán)境,通過實時驗證提高準確性和效率,并簡化協(xié)作和生產準備。了解 PCB 到線束設計流程如
- 關鍵字: PCB 線束設計 EDA工具 集成
PCB到線束過渡的最佳實踐是什么?
- PCB 走線和線束之間的轉換點會影響信號完整性、系統(tǒng)級可靠性和可制造性。校準不當?shù)倪^渡點會導致阻抗不連續(xù)、信號損失或熱應力。機械應變和布局限制也會限制布線靈活性,使制造復雜化,并可能導致長期系統(tǒng)故障。本文概述了優(yōu)化 PCB 到線束過渡點的最佳實踐,并解釋了 EDA 工具如何簡化設計流程。它還探討了增強系統(tǒng)可靠性并支持機械和系統(tǒng)集成的特定于領域的功能。優(yōu)化 PCB 到線束的過渡點精心設計的線束設計可滿足 PCB 到線束過渡點的電氣性能、機械應力和環(huán)境要求。下面概述的最佳實踐重點介紹了構建支持一致、可靠連接的
- 關鍵字: PCB 線束過渡 EDA
DIY帶電路和PCB的開源GSM+GPS模塊
- GPS 和 GSM 模塊是 GPS 跟蹤器和蜂窩物聯(lián)網(wǎng)系統(tǒng)設計和原型制作中使用最廣泛和最重要的組件之一。然而,這些模塊中的大多數(shù)都很昂貴,并且通常作為單獨的單元提供。如果您的設計需要這兩種功能,則需要購買兩個單獨的模塊,這會增加整體設計成本并影響物料清單 (BOM)。此外,這些模塊通常很大,因此不適合尺寸至關重要的微型和緊湊型設計。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設計了最小的 3 厘米大小的 GPS 和 GSM 模塊集成到單個芯片中。該解決方案簡化了緊湊型 GPS 跟蹤器和蜂窩物聯(lián)網(wǎng)系
- 關鍵字: DIY 電路 PCB 開源GSM GPS 模塊
如何選擇汽車PCB轉線束連接器
- 汽車線束在各種車輛組件之間路由電力和信號。在該系統(tǒng)中,PCB 到線束接口使用連接器將分立線束與板安裝電子設備連接起來。本文研究了 PCB 轉線束接口的基本原理,并概述了各種車輛平臺上連接器的電氣性能要求。它還強調了連接器選擇中機械穩(wěn)定性、環(huán)境彈性和標準合規(guī)性的重要性。PCB 到線束接口的構建塊如圖 1 所示,汽車制造商將 PCB 到線束集成到各種電子控制單元 (ECU) 中,包括發(fā)動機和變速箱控制器、安全氣囊系統(tǒng)、信息娛樂平臺、遠程信息處理模塊和車身電子設備。圖 1.帶有密封多針連接器的汽車線束專為跨車輛
- 關鍵字: 汽車 PCB 線束連接器 TE Connectivity NanoMQS
通過可回收、可修復的電路板解決電子垃圾問題
- 兩支弗吉尼亞理工大學研究團隊的一項研究可能通過使用可回收材料制成的電路板,為世界面臨的日益增長的電子垃圾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這將使電子產品更容易分解和再利用。機械工程副教授邁克爾·巴雷特和化學助理教授喬什·沃奇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型電路材料。在他們的博士后和研究生研究團隊,包括東海浩、蔣夢和拉維·圖蒂卡的大量工作下,這些新的電路板是可回收的、電導性的、可重構的,并且在損壞后能夠自愈。然而,它們仍然保留了傳統(tǒng)電路板塑料的強度和耐用性。根據(jù)聯(lián)合國2024年發(fā)布的一份報告,過去12年間,全球電子垃圾的數(shù)量幾乎翻了一番,
- 關鍵字: PCB 環(huán)保 回收
電源設計好,硬件成功一半
- 我曾經(jīng)做過統(tǒng)計:平均一塊電路板大約30%的面積是用于電源設計的。大約50%硬件的問題,是電源或者接地的問題。所以說:把電源設計好,硬件成功一半1、電源需求整理——電源樹。我們需根據(jù)電源專題整理出“電源樹”電源專題,需要分析電源需求,每種電源的電壓范圍,電流需求,動態(tài)響應,上電時序;時鐘專題,針對每個時鐘的輸入的電平標準,頻率,抖動等參數(shù),時鐘時序,并按照各種時鐘解決方案進行優(yōu)化。每個管腳怎么用,怎么接,對接的管腳的電平是否滿足要求,都需要分析清楚并文檔化。例如電源專題:芯片廠家給出的的是一些針對他自己器件
- 關鍵字: 電源設計 PCB
“廉價”PCB 的隱藏風險
- 在電子設計和原型制作領域,許多工程師發(fā)現(xiàn)很難忽視某些亞洲供應商提供的超廉價 PCB 的吸引力。像“5 歐元的 PCB”甚至“免費”板這樣的優(yōu)惠充斥著我們的屏幕——但 Dirk Stans(Eurocircuits 的管理合伙人,荷蘭技術分支機構聯(lián)合會 FHI 主席)在最近一篇發(fā)人深省的文章“聰明、狡猾和極其危險”中敦促我們忽略廣告,認識到真正的利害關系——我們的數(shù)據(jù)。斯坦斯提出了一個令人信服的理由:這些價格不僅低得不可持續(xù);它們旨在收集數(shù)據(jù)。通過每周處理數(shù)千個歐洲設計文件,這
- 關鍵字: PCB
實驗室芯片進化PCB技術打造高集成、低成本微分析系統(tǒng)
- 根據(jù)《Nature》網(wǎng)站的報道,一種實驗室印刷電路板(Lab-on-PCB)技術提供了一個具變革性的解決方案. 這項技術充分利用了印刷電路板(PCB)制造技術的成本效益、可擴展性和精確性,使得微流體、傳感器和驅動器等組件能在單一設備中無縫整合,實現(xiàn)適復雜的多功能系統(tǒng)。文章指出,最新的研究進展已證明Lab-on-PCB在生物醫(yī)學應用中的多功能性,例如實時診斷、電化學生物傳感和分子檢測,以及藥物開發(fā)和環(huán)境監(jiān)測等領域。研究人員正積極探索將微流體結構與電子元件整合至微型化學分析實驗室印刷電路板(Lab-on-PC
- 關鍵字: 實驗室芯片 PCB 微分析系統(tǒng)
pcb 介紹
您好,目前還沒有人創(chuàng)建詞條 pcb !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 pcb 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 pcb 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歡迎您創(chuàng)建該詞條,闡述對 pcb 的理解,并與今后在此搜索 pcb 的朋友們分享。 創(chuàng)建詞條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企業(yè)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地圖 -
聯(lián)系我們 -
征稿 -
友情鏈接 -
手機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京ICP備12027778號-2 北京市公安局備案:1101082052 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802012473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電子產品世界》雜志社 版權所有 北京東曉國際技術信息咨詢有限公司
